通過VR技術,市民可以直觀感受模擬劇院。 你知道AR、VR技術也能運用到建筑上嗎?你知道建筑物空間變化檢測只需要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就能做到嗎?你知道放樣機器人能夠比人類更高效和精確測量放線嗎? “太神奇了,立體模型就這么‘躍然紙上’了。”“頭戴VR設備后,感覺自己走在劇院里一樣,身臨其境。”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工地上,市民體驗了全景一體機、3D打印模型、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AR、VR等BIM技術。 1月12日上午,2016年南寧城市建設情況通報新聞發布會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記者獲悉,2017年南寧將以被列為自治區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城市為契機,以裝配式建筑為重點,依托BIM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數字型城市、數字型建筑、數字型建造、數字型運維的安全城市的目標。據統計,2016年南寧市城建計劃項目預計完成投資380.48億元,預計完成率95%。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速推進 2016年,南寧的城建項目可謂是“群星璀璨”。南寧地鐵1號線于2016年12月28日進行了全線開通運營,南寧也成為了少數民族地區首個邁入地鐵時代的城市。同時,南寧在橋梁建設上的速度也不斷加快:良慶大橋、沙井-南站立交、沙井-富樂立交、銀象立交二期等建成通車;青山大橋主橋合攏,正在加快建設。此外,城市道路配套也亮點頗多:吳圩機場第二高速公路、民族大道修復整治工程、玉象路二期等一大批城市道路建成使用,東西向快速路、鳳凰嶺路改擴建工程、長堽路延長線工程、高速環路改快速路項目等城市道路正加快建設,南寧市“四縱四橫”的城市交通網絡體系已具規模。 此外,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改擴建工程、國家海綿城市試點67項重點項目順利完工。東西向快速路葛村路立交橋、望園路立交橋正在加快建設。為民辦實事工程按時完成,12座人行過街天橋項目、揚塵治理的防塵降塵監控60套在線監控設備完工并通過驗收。 公用配套設施有序推進 2106年,南寧超額完成新建污水管網100公里的目標任務,累計建成112公里;如期完成開工建設自治區第一批22個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項目的工作任務。同時,河南水廠改擴建、埌東污水處理廠出水提標改造工程正式竣工投入運行。 此外,2016年南寧新建天然氣管道94.61公里,比上年同期增加36.27 公里,實現從外環到市中心的管線全覆蓋;在用居民用戶559852戶,同比增長17%;天然氣供應量為18172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1.39%;全市已建成汽車加氣站17座。 鄉村建設工作完成情況良好 2016年,南寧市深入推進鄉村建設工作,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定保障。據統計,2016年我市農村危房改造落實到戶11100戶,落實率100%;開工建設11100戶,開工率100%;竣工11100戶,竣工率100%。34個農村生活垃圾鄉鎮片區處理項目、89個村級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馬山縣古寨瑤族鄉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512萬元,完成率100.8%。114個屯內道路硬化項目已全部竣工。 此外,棚戶區改造項目是南寧市承擔的自治區為民辦實事項目。截至目前,南寧市棚戶區改造項目已開工19814套,開工率100%,全面完成國家下達和自治區新增下達的開工任務。北湖水泥廠片區等11個舊改項目完成熟化人征集工作全年完成投資100.73億元。獲得國開行專項貸款221億元。 BIM技術應用將深入南寧城市建設 2017年南寧將以被列為自治區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城市為契機,以裝配式建筑為重點,依托BIM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數字型城市、數字型建筑、數字型建造、數字型運維的安全城市的目標 爭取到2020年底,南寧市BIM技術應用的標準和配套政策基本完善,工程建設項目的立項、規劃、用地、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審圖、質監等普遍應用BIM技術,形成較為成熟的BIM技術市場環境,依托BIM技術開展的建設行業管理取得顯著成效,城市建設信息化達到較高水平,其中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建筑、綠色生態示范小區、軌道交通、綜合管廊等項目形成從勘察設計、招投標,施工建造、運營維護等全生命期集成應用BIM技術,并納入BIM技術應用管理信息云中心進行管理。 同時,BIM技術全面推廣應用到裝配式建筑產業中,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初步建立,裝配式建筑的技術標準、質量體系和計價等逐步完善,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20%以上,并于2025年達到30%。 南寧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韋杰鵬表示,南寧將加快建設BIM技術運用管理信息云中心。云中心將構建“一張圖,一中心”,建立基于GIS的BIM技術運用管理信息展示平臺,以本市所有工程項目建設和管理為對象,以大數據和云平臺為應用環境,構建BIM技術運用管理信息云中心,實現管理南寧市所有工程建設項目的目標。“南寧將在市軌道交通、市政綜合管廊、市政工程、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項目開展裝配式建筑及BIM技術試點示范建設,從2017年起,在年度城建計劃中篩選一批項目作為試點示范項目進行建設,并逐步將五象新區核心區、鳳嶺片區納入試點區域。” “此外,南寧將加快出臺一批技術標準和配套鼓勵政策。一方面是通過項目示范來形成一批符合我市實際的裝配式建筑部品的標準,形成產品質量保證體系和檢測標準體系,以及依托BIM技術部品族庫。另一方面是加快制定出臺裝配式建筑生產和應用的鼓勵扶持政策,給予財政,金融和稅收等方面的扶持。”韋杰鵬如是說。 南寧將進行“老南寧·三街兩巷”改造 2017年,南寧將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突出治水、建城、為民主線,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升級。 一是完善市區交通網絡,構建綜合立體交通格局。2017年,南寧將加快推進一批跨江橋梁、立交橋、重要道路的建設和改造工作,打通交通“梗阻點”,逐步構建主干道立體化、次干道合理化、支路循環化的疏解有力的路網體系。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工程、快速公交(BRT)、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等公共交通設施建設,改變居民出行方式。 二是推進水綠融合,提高城市生態宜居水平。實施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內河環境綜合整治等一系列治水工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黑臭水體治理,提升城市內河水系品質。 三是加強惠民工程建設,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加快供水水廠改擴建及配套管網建設,提升城市供水能力;加快城市取水口上移工程,保障城市供水水質安全。推進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促進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得目標。加強燃氣行業安全管理,推動《南寧市城市燃氣專項規劃》實施。推進南寧市天然氣汽車加氣站項目建設。并且還將同步在市區城市干道建設一批人行過街天橋和過街涵道,方便群眾出行。 四是加快舊城改造步伐,促進新老城區協調發展。要把努力為群眾創造宜居條件和環境與區域業態升級以及城市功能承載力提升有機地結合,重點推進成片舊城棚戶區和“老南寧·三街兩巷”改造。要通過理順協調推進機制、加大貨幣化安置、項目分類實施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顯著、改造質量出色、配套功能齊全、承載力明顯提升、區域布局合理的精品項目,促進老城新區和諧發展。 五是以“宜居鄉村·基礎便民”專項活動為著力點,促進城鄉一體化。2017年,“美麗南寧·鄉村建設”進入“宜居鄉村”活動階段,我們將結合精準脫貧工作,進一步完善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三改(實施農村廁所、廚房、欄舍改造)、六提(統籌推進農村道路、飲水安全、垃圾治理、村屯建設、住房安全、能源利用等六項水平提升工作)、三增(增加農村供電能力、通訊能力、公共照明能力工程)”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塑造鄉土特色鄉村風貌,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韋杰鵬表示,2017年,南寧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治水、建城、為民”的工作主線,以創新為抓手,全面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在BIM技術運用、裝配式建筑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舊城棚戶區改造等方面強化工作落實,再創工作佳績。 延伸閱讀——什么是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 BIM技術能夠應用于工程項目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質量管理、運營維護等各階段,實現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該中心的建設,有利于深化改革工程項目報建、招投標管理、工程質量管理、竣工驗收管理、檔案管理等,從而以BIM技術推動建筑建造向信息化發展,實現數字建造,打造數字建筑,用數字進行運維,從而推動形成數字型城市,達到安全城市的目標。 |